当前位置:每日教育网 >> 网络热词 >> 文章正文

日本袭击中国队员(日本为什么要袭击中国)

发布于:2021-08-04 被浏览:1425次


1886年8月,北洋水师的定、镇、济、威四艘军舰在提督丁汝昌带领下进入长崎进行例行维修以及补给。就在停泊长崎港期间,北洋舰队水手与当地日本警察之间却出人意料地发生了大冲突事件(即长崎事件)。

整个事件是发生在8月13号以及15号两天。在13号事件中,中日双方各只有一人受伤;而在之后的15号事件中,中方伤亡、失踪达50多人,远远多于日方的伤亡数字。

中方的各种论文总是拿伤亡数字的对比来强调8月15号事件是日本的蓄意报复,而往往避谈8月13号水兵与警察发生冲突的真实原因。1886年7月,李鸿章接到袁世凯报告,说朝鲜有人谋划联俄防英。清政府深知一旦朝鲜落入它国必将危及自身安全,于是命令水师提督丁汝昌和吴安康分别率领北、南洋舰队前往朝鲜的永兴湾一带巡防。接到命令后,丁汝昌立即率“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等6艘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操演。铁甲舰由于海上长途航行需要上油、修理,于是“定远”、“镇远”、“济远”和“威远”等4艘军舰奉李鸿章之命、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前往日本长崎进行大修。

1886年8月1日,北洋舰队抵达长崎港。长崎人对欧美军舰早已司空见惯,但来自中国的铁甲巨舰却还是首次目睹,因此码头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望着龙旗高扬、威风凛凛的巨舰,市民中夹杂着惊叹、羡慕、愤懑等复杂的情绪,这些情绪伴随着日本朝野长期宣传的军国主义思想最终酿成一场骚乱。8月13日,中国水兵上岸购物,个别水兵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造成1名日本警察受重伤,1名中国水兵受轻伤。在李鸿章看来,冲突只能算是小事,但事态很快扩大了。15日,舰队放假,数百水兵上街观光,丁汝昌鉴于前日的冲突,严饬水兵不许带械滋事,但在广马场外租界和华侨居住区一带,水兵遭到日本警察有预谋的袭击,双方发生大规模冲突,结果死伤80余人,其中中方水兵死亡人数多于日本。当时数百名日本警察将各街道两头堵塞,围住手无寸铁的中国水兵挥刀砍杀,当地居民在歹徒煽动下从楼上往下浇沸水、掷石块,甚至有人手拿刀棍参与混战。中国水兵猝不及防,又散布各街,结果吃了大亏。

事后中日双方通过外交和司法的途径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谈判,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达成协议,称这次冲突是语言不通,彼此误会,没有追究责任和是非,对死伤者各给抚恤:军官、警官的恤金每人6000元,水兵、警察恤金每人4500元。水兵因伤致残者每人2500元。由此核算,日方共付恤款52500元,中方共付恤款15500元,此外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700元由日方支付。在交涉中李鸿章深信,此事错在日本,通过据理力争总算为国人挽回了一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