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教学中常态课堂思维模式的构建
如何提高摘要:师范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学生思维方式和过程的研究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从课堂思维模式的研究入手,阐明了系统思维、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比较思维、综合思维等常见思维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复习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进而构建了一个基本的课堂思维模式,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正常复习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复习教学的常态课堂思维模式
在新高考背景下,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复习教学时数占三分之一以上。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感叹复习课难,教学效率不高。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基础和学科特点的影响,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制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复习教学中,课堂思维的构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对课堂思维的研究不够深入甚至知之甚少。思维是人类拥有的高级认知活动。根据脑科学的观点,思维是人脑中的一种理性意识活动,通常是通过感觉、知觉、抽象等思维工具来反映对象。《思维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第396页。本文对几种思维模式的定义参考了这本书,后面不再单独解释。课堂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借助各种思维工具和方式,破解未知,走向自由的过程。因此,课堂思维模式的研究对于改进复习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01
常态课堂思维模型的内涵及研究内容
师范类是指复习教学中以学科基础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班级类型,不包括学习方法指导班、时政专题复习班、练习口语与评价班等专题班。师范复习课是复习教学的主体,也是夯实学科基础、提高基本学习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思维模式的具体概念众说纷纭,但仍缺乏权威的定义。借助“思维结构”的内涵,本文试图从课堂思维模式出发,研究不同思维方式在复习教学中的意义,从而构建复习课堂的思维图景,优化课堂思维模式,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因此,研究复习教学中的常态课堂思维模式,就是针对常态复习课中不同层次的复习任务设计不同的思维模式,使课堂思维模式结构合理,与复习任务相匹配,进而构建结构优化、过程高效的思维模式。
要构建合理的课堂思维模式,有必要分析当前复习教学中教师常用的课堂思维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的思维方式主要有系统思维、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比较思维、综合思维等。作为构建思维模式的主要要素,构建思维模式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这些思维模式在复习教学中的作用,使用这些思维模式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匹配这些模式。
02
不同思维方式在复习教学中的功能及要求
1.用系统思维整体把握内容。系统思维方式是以系统思维为思维大纲,以系统方法为思维方法的思维方式。运用系统思维就是在复习教学中把握内容大纲,运用系统思维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堂内容。正如我们所知,t
从系统整体性的角度把握复习内容,从宏观的角度,就是引导学生构建每个模块知识的整体结构。从中间来看,就是把握每个复习单元的整体内容,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微观要求是整体把握每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三个层次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整体的相对性和具体性。也意味着要具体分析整体性,灵活处理。从系统结构优化的角度把握综述内容,需要从系统的顺序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有着较为严谨的理论逻辑,要把握系统的顺序,必须遵循这一逻辑。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根据理论内容提取理论逻辑,根据理论逻辑设计课堂线索,让学生尽快掌握理论的逻辑脉络。另一方面,在结构优化之后,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构建具体的结构化知识。通常逻辑关系包括统一、并列、递进等。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系统的、立体的,有助于后续的灵活运用。
2.用归纳思维体验知识生成。归纳思维是在个体性或特殊性的前提下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式。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理论内容本身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高度抽象和理论化的反映。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相比,这些高度抽象的理论内容难度相当大,尤其是必修模块中的经济学和哲学内容。因此,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真正把握理论内涵,需要在教学中还原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归纳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回顾过去,学习新事物。就课堂教学而言,设计归纳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情境问题”教学法,为课堂创设一个具体的、现实的、生动的情境,为思维的运作提供一个载体,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过程。“情境问题”教学法的思维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现象,解读具体案例,总结提炼情境材料中的共性特征,找到其共同的学科定位,体验知识的生成,进而总结学科的原则、观点和方法论。该方法得出的结论具有丰富的生长意义,可以为后续的具体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用演绎思维来演示知识的应用。与归纳思维相反,演绎思维是指从一般前提中推导出个别或特殊结论的思维方法。与上述归纳思维有辩证关系。归纳思维侧重于从具体事实中推导出抽象的理论,演绎思维侧重于用既得理论解释具体事实。根据学科特点,这里的“一般”是指教材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和原则,而“特殊”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体现普遍意义的具体事实。从一般到特殊的回归,是指运用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和原则,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或展示具体事实,这是当前高考的重点。就复习教学而言,课堂推导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的。解决这类问题是复习教学的重点。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体验这个过程,才能有效实现复习目标。
4.用比较思维来区分知识的细节。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差异和共性的逻辑方法。比较思维的运用是为了发现不同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的异同,进而探究其本质和特征。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有很多可以通过比较提高教学效率的内容,也有很多令人困惑的知识需要通过比较来区分。在复习课上,由于课堂知识容量大,要求高,需要采用比较思维的方法来突破困难,提高效率。在教学实践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不同知识的比较。在复习教学中,许多不同的知识可以运用比较思维,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二是相似知识的类比。政治学中有很多概念和观点,很多概念和观点有一定的相似性,需要通过比较来区分。例如,“我们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些比较可以从行为主体、具体内涵、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等角度进行。
5.运用综合思维提高学科素质。综合是一种将物体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结合起来的思维方式。带着这个意思,文中所说的综合思维是指思维活动中各种思维方法的灵活整合,是人脑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尤其是教学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具体问题,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来解决。目前,当评价方法面临质量观念的变革时,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尤为重要。综合思维方法的应用首先要求明确不同思维模式的具体特征、思维过程和思维运作方式。其次,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教学,真实分析具体问题。
03
复习教学思维模型建构路径
目前,政治学科的复习教学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即重视知识的建构而忽视思维的建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遍不足,学生的思维方向没有得到有效引导,思维过程没有得到有效呈现,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成功的课堂实践证明,课堂思维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质量,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1.系统思维引领课堂。首先,每个模块复习的开始课或总结课应以本模块的整体呈现为主要复习内容,帮助学生加强对本模块复习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样,每个单元的复习也要构建单元的整体结构,避免学生陷入具体知识的迷宫,找不到头绪。每节复习课的介绍和总结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课的具体内容。只有这样一致,才能构建不同逻辑层次的整体性,整体把握学习对象,为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提出课堂复习的目标,构建师生间的课堂知识体系,都符合系统思维的具体要求。其次,要整体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复习课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广泛,相应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比较复杂,比如并列、递进、种、因果律等等。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分析论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系统信息的构建,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符合理论逻辑和思维逻辑的认知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将新知识融入其中,实现进修班。
2.归纳和演绎继续发展。从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课堂过程来看,归纳和演绎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以上可以看出,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是辩证统一的,但它们的思维起点和思维过程不同,在复习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为背诵课创造一个有效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充分调动思维、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构成复习课的主体。首先,构建归纳思维是复习学科知识的第一步。一方面,学科知识是复习教学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从构建归纳思维入手,可以为课堂设定一个相对较低的逻辑起点。归纳的目标是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不仅可以通过学习情境材料来拓展学科视野,还可以通过掌握具体材料的共同特征来体验提炼主要学科结论的过程。其次,建构演绎思维是复习教学的示范和应用。演绎法的作用决定了在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中要安排在归纳之后。这个环节是进一步论证归纳结论或者结合新的具体情况进行应用。至此,课堂在逻辑思维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特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用社会热点事件创设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进而总结课堂的主要知识,了解主要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主要知识后进入演绎教学环节,常规操作与归纳环节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提问方向的选择。归纳提问由特殊引出一般,常以“体现”、“确认”、“由此可见”等关键词提问。而演绎思维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导向,需要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或解决具体问题。它经常使用“分析”、“解释”、“如何体现”、“如何做”等关键词来制造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向不同的思维方向发展。
3.比较思维灵活,穿插。在复习教学中,比较思维在课堂上是不必要的,应该根据复习的内容灵活选择。这里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复习内容是否需要加强或者通过比较确定;第二,教学效率是否可以通过比较来提高。比较思维模块一般安排在归纳思维模块之后,演绎思维模块之前。目的是准确区分相似内容和不同内容,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比较思维教学中,需要确定两个以上的被比较对象。为了控制难度,一般两三个对象比较合适。比如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较,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比较,英法政治制度的比较等等。其次,要设置比较的内容,如国有、集体、私营三种经济成分的比较,一般可以从性质、地位、作用、对策等不同维度进行。
4.综合思维是点睛之笔。目前,评价改革已经将建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提上日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日益迫切,这正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难点。综合思维教学模块也是复习教学中的一个可选模块,可以根据课堂的整体容量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选择。这个模块通常安排在课程的后半部分,或者与演绎部分的解题部分整合在一起。从政治课复习教学的实际出发,目前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是知识综合和能力综合。知识综合以知识为整合的线索,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过程,实现大跨度的知识整合。比如《经济生活》中“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点需要综合价值规律、国家金融、市场经济等不同的知识点。以建立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整体认识。能力综合强调理解、分析、演示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综合应用于解释或解决一个或多个具体问题,一般可以通过课堂综合训练来实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综合性,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正常的复习课中,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复习任务,构建复习课的基本思维模式(见下图)。其中,“比较观点”和“综合训练”是课堂可选环节,其他是基础环节。在实践中,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选修环节,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灵活选择。具体过程可以选择线性展开,也可以打破线性限制,交叉进行。所以这种模式只提供了具体的建设要素和基本框架,可以灵活的结合具体的教室。
复习教学中常规课堂思维模式示意图
总之,课堂思维模式的构建可以进一步理清课堂思维路径,有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因此,深入研究课堂思维模式,探索其思维规律,对于深化政治课教学改革,尤其是回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杨志敏,浙江省特级教师,高级中学教师。
本文选自2020年第10期《思想政治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