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每日教育网 >> 教育故事 >> 文章正文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学院第三届博士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于:2020-12-10 被浏览:3380次

2020年12月1日下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学院第三届博士学术沙龙在邯郸校区光华楼东主楼2901会议室成功举行。《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兰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佳丽讲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原院长熊青年、副院长牛新春等出席沙龙并担任评审专家。在这次沙龙中,共有6名博士生就最近的研究发表了专题报告,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徐冬青老师、李惠春老师、方世新老师和5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一起参加了会议,两名香港学生和40多名校外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

刘鹤庆,1.博士生2020: 《家庭教育投入与子代非认知能力发展研究》

刘鹤庆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探讨了家庭教育投资对子女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和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育的时间投入和经济投入显著影响后代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时间投资比经济投资更重要。家庭教育投资的效果也会受到亲子关系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张天娇,2017年2.博士生:《家庭背景、重点中学和教育获得》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张天娇运用多项式logit模型论证了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取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在中国,教育获取存在双重路径,即资源转化模式和文化再生产模式,但二者表现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影响儿童教育的初始阶段,而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儿童教育的全过程。同时,重点中学是家庭背景与学历获得之间的中介机制。在重点中学就读具有累积和强化效应,一直在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就读的学生进入大学的优势明显。

胡,2018级博士生《家庭背景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表现吗?》

基于强筛选理论和差异优势假说,胡研究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家庭背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以及学科和年级的差异。研究发现,家庭背景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家庭背景较弱的新生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家庭背景较强的新生,且在学科和年级上存在差异。

范晓杰,2018年3.博士生:《贫困地区家庭教育支出不平等的实证研究》

范晓杰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不平等贡献等方法研究了家庭教育支出的不平等性及其主要支出项目和类型,指出要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加大投入,形成贫困县基础教育经费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还要及时调整和优化区域内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率。

王维平,2017年4.博士生:《精英大学理工科有助于农村学生继续逆袭吗?》

王维平围绕“名校理工科是否有助于农村学生继续反攻?”本问题探讨家庭背景、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学习投入上没有差距,但在学习收获上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存在显著差距。理工科专业与人文社科专业相比,拉大了城乡学生学习收获的差距;与城市学生相比,理工科专业的农村学生更容易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

5.2019生肖医生项目:《制度主义视域下的高校产教融合:困境及优化路径》

肖的纲领从制度主义的三个维度:规则、规范和文化认知因素,分析了生产与教育一体化的三个制度困境。一是法律法规更具概括性和趋同性,监管效果有待加强;二是缺乏完整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规范体系的道德诉求能力较弱;三是缺乏整合的认同和行动逻辑,文化-认知系统的环境支撑力不强。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产教结合的完善的政策文件,并提供了明确的保障;建立行业组织,提供行为准则;加强文化建设,在认知基础上提供三点建议。

报告完成后,评审专家对每个博士生的研究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评论,深入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此外,评审专家还与学生讨论了“什么是真正的研究问题”、“如何形成自己的研究立场”、“定量研究的贡献和价值是什么”,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扎根中国现实,做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研究。专家的建议和指导给了学生们深刻的启发。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博士生学术沙龙是由复旦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博士生发起、自发组织和管理的,得到校内外教师支持的规范化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期待着校内外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更广泛参与。

由联盟高等教育研究所学术部提供

排版|高等教育联盟研究院新媒体部

标签: 博士生 家庭 子代